雷锋在身边——记工美馆的特殊守护者
澳门都市报讯(通讯报道:叶帝禄)雷锋,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。他的名字像春天的风,唤醒了花朵;像夏天的雨,滋养了大地;像秋日的稻田,布满了希望;像冬日的阳光,温暖了城市。
当您停下脚步看看周围,也许“雷锋”就在你的身边。3年前,只是在运河边多看了一眼,便结识了许多可贵的“雷锋”。
你想过十年之后自己的模样么?或者回到十年前你会做些什么?十年,一个人一生能够经历的次数极其有限,有人选择用这宝贵的时间打磨出更好的自己,有人则选择无私地将时间与自己献给志愿事业,将一项公益做到极致。今天,要讲的故事就关于无私的后者---工美馆的前辈志愿者们。
2009年,坐落于运河之畔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(中国刀剪剑、扇、伞博物馆)相继落成,为广大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工艺馆藏之外,还有第一批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。任继红、张龙珠、兰真理、徐菊英……这些后来耳熟能详的名字,经过时间的洗礼从团队新人化身志愿者领路人。
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,但记忆不会轻易丢失,怀着对老志愿者的敬佩之意,在相继采访了这些守护工美馆十年之久的志愿者们之后,记录了她们与博物馆的相遇、相知、相离……愿读到这些的你们能收获一丝暖意。
任继红:我志愿我开心
在工美馆志愿服务11年,任阿姨是馆内元老级别的志愿者。2009年,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,她作为第一批游客来到了这里,并与这里结下深刻的缘分。
“我记得那时是国庆节,我和朋友得知有新的博物馆开馆,就一起去游玩。看到有志愿者招募的信息,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,没过多久就被告知通过了,我就开始了工美馆的志愿服务生涯。”
虽然如今说来轻松,但那时的她是遇到不小阻力的。退休后的她曾生过一场严重到肾衰竭的病,对于频繁的出门服务,家人持坚决的反对态度。“但待在家太无聊了,那时孙女也没有出世,他们拦不住我。我们都会有需要求助他人的时刻,帮助别人也算是一种对他人帮助的感恩与回馈。第一次去博物馆我就得到了很多帮助,我也想去那里帮助更多人。”
任阿姨说,在志愿服务中她收获最多的是开心与快乐。小朋友和家长每一次的感谢,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关心与支持,新进志愿者带来的新思想与活力,都令她觉得十分感动和快乐,这也是她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。
除了工美馆,任阿姨也长期服务于西湖景区“微笑亭”,南山路、苏堤、六公园等诸多景区都曾有过她忙碌的身影和热情的笑脸。坚持志愿服务十多年,她陆续获得了“工美馆五星级志愿者”、“杭州市功勋志愿者”、“微笑大使”、“G20先进志愿者”等荣誉称号,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榜样。从工美馆志愿服务队退休虽让她不舍,但她说她的志愿服务不会就此止步。相信她坚持不懈、乐观积极的志愿精神,也一定会在她服务过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更多的人。
张龙珠:志愿是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
2011年1月加入工美馆志愿服务队,张龙珠阿姨与博物馆的缘分始于同学的推荐。“当时初中同学在市民中心做志愿者,她告诉我离家近的工美馆在招募志愿者,就鼓励我去参与。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,于是又告诉了我的同事兰真理,我们就一起报名成为工美馆的志愿者。”
在工美馆服务的十年里,张阿姨做过问卷调查、活动教学、参观引导等各项服务工作,最让她喜欢的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。“自工美馆开设手工课堂后,许多家长和小朋友都喜欢来做,我一边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,一边教小朋友做布艺、纸艺等手工,收到了很多家长的感谢和认可。俗话说‘活到老学到老’,我们老年人也应该多学习、多提高,与时俱进学习新事物。”正是抱着持续学习的心态,张阿姨总是能乐观地化解每一次遇到的问题,并把志愿服务开开心心地做下去。
“我觉得做志愿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有爱心、懂得感恩。人来到这个世界上,应当感恩我们遇到的一切,并将感恩的心态运用到我们的待人接物中。我很感谢博物馆给予我这个奉献自我的平台,让我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快乐和美好的十年。”
兰真理:被需要是一种幸福
连续担任5届工美馆志愿服务队队长,兰阿姨是大家最熟悉的志愿面孔。和老同事张龙珠阿姨一起共进共退的十年里,她见证了博物馆群与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变化与强大。“初来时服务队的规模、年龄结构和综合素质都和现在很不一样,刚开始也没有志愿者委员会,后来规模逐渐壮大管理也就逐步跟上了。现在工美馆升级国家一级博物馆,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”
志愿服务十年,与其说她是将坚持贯彻到底,不如说她是将志愿作为使命融进了血液里。在春节、元宵等大大小小属于家人团聚的节日里,兰阿姨更多的是将自己奉献给了博物馆与观众,总是忙碌完才选择与家人相聚。
“越是节日博物馆的观众越多,需要的志愿者也越多,我是队长自然要做好表率和支持。当然,我也并不认为自己一味在付出,能够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,我也在其中收获到很多的快乐和认可,包括我孙女后来写作文都写到最敬佩的人是奶奶,说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。”在身边人的眼里,兰阿姨是那种总是散发着正能量光芒的人,她甘于付出不求回报,注重细节力求完美,是许多人支持和认可的榜样。
疫情期间,她瞒着家人在社区进行新的志愿服务,知道的人不少劝她退出,可她却在表达感谢后继续坚持,一直到疫情好转、不再需要服务。“我们一生遇不到多少个这样的时刻,既然我遇到了我想去做,那我就不能让自己有遗憾。” 尽职尽责、不留遗憾,这是兰阿姨对自己志愿服务的要求,很显然她做得极好。
“我也是有收到很多回报的,除了一些荣誉,我还有受到学校采访、大家送花送锦旗,还有志愿者们给我过生日。我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情,却不知不觉影响到很多人,收获了很多的惊喜与感动。今年杭州市要做一本关于志愿者的书,我的故事也会被收录进去,我很期待看到它。”兰阿姨的服务时长已达12000小时,按照“一万小时定律”她已成为志愿服务的榜样,随着杭州志愿者之书的付梓,她的影响力也会从工美馆传播到更多的地方。
徐菊英:所有付出皆是值得
徐阿姨成为工美馆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,是在2012年。在姐姐的影响下她加入了队伍,却比姐姐服务的时间更长。“那时候姐姐在工美馆做志愿者,她觉得这是件开心的事情,就邀请我来,但后面她家里有事就退出了。和她说的一样,能够为社会、为他人做贡献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。但我也有听到不同的声音,有人觉得做志愿者很了不起,但有人就不理解觉得不如打麻将快活。”
志愿服务之路有赞美有争议,但徐阿姨并不过分在意那些声音,只是默默去做自己喜欢的事。她最常服务的地点是各个手工制作点,在那里她总会遇到很多家长和小朋友,围着她学习手工,说出一句句感谢。
“每次听到家长和小朋友们说出的感谢,我都觉得非常开心和感动。后来博物馆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我也总是被各位热情的呼唤为徐阿姨,天天徐阿姨徐阿姨地叫,我也觉得非常的暖,我的儿子女儿都没叫我叫得那么勤和亲密,在这里一切付出都很值得。”
和兰阿姨一样,最初春节这样的节日徐阿姨也会参与其中,但后来一次感冒的拖延导致身体许久才恢复,她渐渐放缓了服务的节奏。“我们这个年纪身体还是很重要的,只有搞好了身体,服务的时候才能尽心尽力,为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。现在搞文艺创作、活动策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馆里的氛围也越来越好,我会继续为年轻人点赞。”相信她们的精神必将在新一代人身上得到延续。
所有的伟大都源于平凡,所有的成就都来自坚持。学习雷锋精神,不应止于每一年的雷锋日,寻找精神的榜样不应局限于典型,只要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,你的身边就能发现许多的美好。那么在2021年的三月,你是否已寻找到身边的雷锋? 撰稿:刘梦 摄影:洪向阳 编辑:王薇芹
责任编辑:焦晓东
相关新闻
- 2024-10-11春天诗人李群鼓励遵义市金川村老年朋友们“珍惜生命
- 2024-10-01CCTV全球爱华春晚河北雄安站丨庆祝建国75周年国庆晚会
- 2024-09-24乐动油城 燃情之夜 ——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专场演出
- 2024-09-23“强国有我,公益宣讲”——文化传播达人全国线上评选活
- 2024-08-01传承优良传统 弘扬红色基因
- 2024-07-30传承八一精神,赓续红色血脉 西实验小学军营寻访“最可
- 2024-07-27第二十届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华彩启幕!度假山海间,慢享金
- 2024-07-26大连市中韩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团队赴韩国洽谈合作细节
- 2024-06-29六月花正红一一 《世界导报》一行三人应邀赴雄安新区
- 2024-04-21童建明赴澳门参加国际检察官联合会执委会会议并进行工
港澳要闻
时政新闻